网站导航
国家政策 HUACHUANG

关乎国运!中央政治局罕见定调,6大信号要趁早看清…




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,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,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。


一个月来,从市场猜测,到多个中央部委异于常态的动作,再到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转调,这次终于有了“定心丸”。会议传递的信号意味深长,值得好好研究。


今年的年中政治局会议比以往来的更晚一些,去年是7月24号,今年是7月31号,这可能和习总书记前段时间连续出访有关。虽然时间晚,但今年的关注度比去年高得多。


一是国内政策处于拐点期,市场对宽松政策的走向存在很大分歧。


二是国外贸易战处于高峰期,如何应对存在不确定性。


总体来看,这次会议延续了近几年的风格,公报虽然简短,但干货很多,市场关心的问题基本可以找到答案。


政策调整了什么?确认了什么?一切都藏在会议公报之中。


这1703个字,说它影响千万级的企业、亿级的人口、万亿级的资金,恐怕不为过。


读懂官方通稿最好的方法,是对比法,看看同一政策、同一领域,这次和上次的提法有什么不同。一字千钧,不会随意变动。差别,即真相。


具体来看看有哪些调整。


信号1:

首次用“稳中有变”定调形势


会议公报中,罕见出现了“稳中有变”一词。此前4月份会议对经济的评价是“稳中向好”。


今年异于往常之处在于,中国经济遭遇一系列意外,比如贸易战冲击,P2P连环爆雷,实体经济供血不足,就业隐患也若隐若现。


会议指出,“要抓住主要矛盾,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。”要做好“稳就业、稳金融、稳外贸、稳外资、稳投资、稳预期工作。”


这“六稳”会成为下半年宏观政策的指挥部和核心目标,意味着稳经济的任务很重。也会出台针对性的举措,如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”。


信号2:

货币宽松≠“大放水”


此前,市场早有猜测,因去杠杆而收缩的经济政策会发生调整,大胆者更喊出又一轮放水又一轮宽松将至。


客观来说,现在再去放水对经济是弊大于利。一方面,现在放水不会有效刺激实体。过去十年三轮大宽松,经济反应越来越迟钝。

2008年第一轮宽松,两个季度见效,GDP从6.4%反弹到12.2%,反弹5.8个百分点,持续4个季度;

2011年第二轮宽松,5个季度见效,GDP从7.5%反弹到8.1%,反弹0.6个百分点,持续2个季度;

2014年上一轮宽松,8个季度才见效,GDP只从6.7%反弹到6.9%,反弹0.2个百分点,持续2个季度。


另一方面,现在放水会导致挤泡沫、去杠杆的努力付诸东流。行百里者半九十,如果现在放水,流动性不会定向流向实体,而会像2014年那样涌向金融市场,制造新的泡沫和杠杆。


有人说货币宽松可以去杠杆,但过去十年的现实告诉我们,这是不可能的。每一次宽松都会让杠杆上一个台阶。

十年前全社会杠杆率只有170%;

2008年宽松后上升到190%左右;

2011年宽松后上升到210%左右;

2014年这一轮宽松后最高达到249%,而全球主要国家这个数字都在100-120%左右,最高的日本也只有200%;

2016年货币政策收紧以来,去杠杆立竿见影,2016年杠杆率降到238%;

2017年虽然又有所上升,但并未超过前期高点。


如果2018年再次宽松,全社会杠杆率超过前期高点只是时间问题。


我们认为,这次宏观政策确实将变得更为宽松。最为关键的当然是货币政策,关系着印钞的多少,3月份两会提出的流动性合理稳定,这次改为流动性合理充裕。“稳定”到“充裕”,钱会变多还是少,一目了然。今年以来央行更是通过3次定向降准和多种工具操作释放大量流动性。


不过,这并不意味着要走“大水漫灌”的路,此次政治局会议依然将“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”作为约束条件。


很显然,管理层并不愿意再次打开水龙头哗哗哗。毕竟,宏观杠杆已经很高了,房价已经很高了,一些风险已经很大了。


会议强调“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”——去杠杆是为了防范风险,以前是单一目标,现在必须得考虑服务实体经济了,不能让实体经济断血。


信号3:

下半年减税降费仍可期待


关于宏观政策的另一个轮子——财政政策,会议公报写道:“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。”


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表述更直白:“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。”


关键词:积极!换言之,财政目前的作用“还不够大”。


首先,从去年底的赤字率目标看,是从2017年的3%将降到了2.7%,赤字率反而下降了。这与当时去杠杆、整顿基建、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想法是一致的。


而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这么大,基建投资增速已经到很低的水平,成为经济最大的拖累,理应通过提高财政力度、支持基建投资。


其次,从当前宏观政策的困境看,中美两国经济周期、货币周期出现分化,美国不断加息,中国难以加息甚至需要维持流动性的“合理充裕”。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汇率贬值。


上半年以来,人民币贬值幅度已经接近10%。如果汇率进一步贬值,突破7的心理关口,不排除会出现恐慌。


因此,必须稳定汇率,而此时财政是最好手段。通过积极财政政策,刺激总需求,稳定经济预期,稳定利率,从而也就能稳住汇率。


相反,货币政策无论是紧还是松,都会导致汇率进一步贬值:如果紧,则加大经济下行压力,汇率贬;如果松,则加大利率下行压力,也是贬。因此,此时也只能靠财政。


这意味着,在经历“央妈”和“财爹”的互怼后,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将在“扩内需和调结构”,下半年减税降费仍然值得期待。


信号4:

“铁公鸡”重出江湖


放水不往楼市引,那往哪里走?


会议公报给了提示,往基建走,“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,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”。


这其实几乎是唯一选择。


三驾马车,出口、消费、投资。出口受贸易战影响,不确定性高。消费,改变是个长期过程,不能立马显示效应。只能靠投资。投资分为房地产、制造业、基建。第一项房地产被PASS,制造业也是一个长周期过程,最后可选的能立马带动经济的,只有基建。


上半年投资增速6%,创近20年来的最低增速。基建投资大幅度滑坡是主要原因。基建投资上半年增速只有7.2%,和过去20年20%以上的年均增速比下滑太明显。除了清理PPP的影响,铁路投资下滑10.3%,也是主因。


下半年,“铁公鸡”重出江湖,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的概率很大。而一些大动作已经展开,比如川藏铁路。

另外,乡村振兴,应该会有一些标杆性的项目上马。至于会否类似棚改的效应,还要打上一个问号。


信号5:

一边“放水”,一边严控楼市


当中国经济出现下行苗头时,总有人去押楼市大涨。


经济下行—刺激政策出台—货币放水—楼市大涨,这又是不断出现的历史惯例,以及历史惯例所形成的中国逻辑。


前不久央行降准,很多人猜测刺激登台,莫不是房地产又要大涨?


但这次会议新闻通稿出现了一句惊心动魄的话:“坚决遏制房价上涨”。


要知道,在过去,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文件,相关表述都是“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”。


有没有“过快”这两个字,其内涵有天壤之别。“过快”二字的去掉,表明高层对房地产的态度依然十分坚决,引导大家对“房住不炒”的合理预期,不能因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些许放松,就拿资金去买地、炒房。


史上从未有这种提法,这个重大变化将对房地产产生深远影响。


一个细节值得注意!这次会议的当天,深圳又出台了楼市严控政策。


而7月份,全国楼市调控超30次,年初至今超220次,调控强度前所未有。

往常,宏观政策宽松往往伴随着楼市的松动。而这次,一边放水,一边严控楼市,决策层的思路是什么?


这种变化背后,最关键的是房地产的角色发生了转变,过去是带动经济的引擎,而未来会越来越成为资产泡沫的隐患,成为对制造业有挤出效应的负面要素。


我们认为,当下的施政思路就是:经济下行,相机放水,但水一定不能流到楼市中去。


多个城市出台限制企业购买房产的规定,也印证一点:放水将放到企业中去,但不能让企业把得到的水往楼市中引,你就给我好好做实业,别去炒房了。


信号6:

改革开放层面会有大动作


公报还有一句关键的话被很多人忽视了: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”。


说白了,就是不能让经济往下掉。


经济发展对中国而言有特殊意义,是合法性之源,是解决诸多问题的唯一途径,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。中国的GDP具有政治属性。


因此,经济下行,决策层绝不会不管。


很多分析师认识这次会议不具有大的转向意义,而我们觉得,经济下行—出手干预的模式已经启动。


往常若干次的重大转变,都是从微小的迹象开始。


此次会议特意提到,“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”,高层已不仅仅是从经济角度来看待当下的经济问题。


只是,简单的宽松和放水是不是就能解局?


每增一元GDP,2010年需要投入4.2元,2015年需要投入6.7元。用钱来拉动经济的效益在递减。


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,所以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很多是钱不能解决的。


过去的老路,不太好走了。


如何解决?唯有改革。


下半年,我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0年。在这个重要时点之前,叠加外部环境出现明显变化,中央作出了新形势下的重大判断。


强调“推进改革开放,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”都充分体现了,决策层对外部环境和外贸问题的重视。


此次高级别的会议,特别提到了今年11月将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,这将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,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。


另外,近期外商投资负面清单、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等诸多管理办法不断出台,也向外资频吹暖风。


习总书记在今年4月博鳌论坛上曾表示“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,只会越开越大”。因为高层明白,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,莫过于推出新的、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举措。尤其是在中美经贸摩擦的关口,把握好我们自己的改革开放节奏尤为重要。


“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。”这句话的深意,或许远超我们期待。

资料来源:

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,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(新华社)

读懂昨天政治局会议:最重要的一只靴子落地,政策转向得以确认(海外掘金)

下半年经济形势怎样?读懂31日的政治局会议是关键(侠客岛)

马光远:对当前经济形势、宏观政策及房地产走势的判断(光远看经济)

被束缚的宽松:731政治局会议的七个政策信号(如是金融研究院)

中央定调,房价上涨时代结束?(房屋屋)

市场迎来定心丸!政治局大定调,对财政发力、去杠杆走向、遏制房价上涨,加大基建都做了重点表述(券商中国)